心系家乡扎根大辽沃土
青春无悔筑我永恒梦想
——辽宁省就业创业典型孟庆彪同学推荐材料
孟庆彪,男,辽宁阜新人。2003年9月考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系,所学专业是信息管理。在校期间,担任信息管理03-2班班长,计算机信息技术系办公室主任。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校级奖学金。
孟庆彪从小在农村生活,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母亲是普通的农民,他从小就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想当一名医生,让有疾病的母亲摆脱病痛;想向父亲一样从事着教师这个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让乡村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之后,他的梦想就是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好事,做实事!他曾说过:“我是辽宁阜新人,大学在阜新,工作在阜新,直到今天我心里还涌动着一股爱家乡、报答家乡的热情,从未改变过。”因此,2008年毕业后他参加了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成为了一名支援辽西北的大学生志愿者。当他步入服务岗位的时候,“支援”、“民政”、“奉献”、“青春”这些词语顿时成为了他的又一个新课题。阜新在经济上相对来讲是比较贫困、比较落后的地区,曾经的辉煌已被戴上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区多、百姓穷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民政工作的服务宗旨,大学生志愿者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这是他进入服务单位一把领导问他的第一个问题。陌生的环境,生疏的人群,复杂的工作让他一时间有了退缩的想法。可是当他真正接触工作的时候,唯一能让他打消这个念头的是每天和老百姓直接对话,对于他们反映的实际问题和所求,他非常理解;他们的苦衷,他非常同情;现实生活体现在他们身上,责任和义务却在自己身上。慢慢的,他和民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和当地的老百姓有了深厚的感情。志愿者的两年服务期转眼间就结束了,而他对家乡、对民政工作的爱却刚刚开始。2010年他又以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开始了他的又一段民政情缘,民心、民情、民意又一次次的告诉他,百姓的需求就是对自己的“命令”,他们心中的梦想就是民政部门每一个人的梦想。“孤儿”、“空巢老人”、“三无老人”、“流浪乞讨人员”这些都是他经常接触的人群,每每面对他们都会对他的心灵有更深的洗礼。美丽的青春有限,梦想的力量无穷,“2+4模式”的民政工作让他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梦想。
渐渐的他觉得自己要想更好的为家乡父老服务还得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于是他决定考研,2013年他如愿以偿考上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研究生!他没有就此满足,2014年,他离他的梦想又走近了一步,成功的考取了辽宁省公务员,很幸运地成为了一名人民公仆,而就在他高兴和激动的时候,他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了。什么是人民公仆?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真正走进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他才明白,其实做起来很难,你是否能坚持住那份信念?你是否能一直努力前行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通过学习、实践让他内心充满了信心和能量。他说过:“梦想是伟大的,更是值得尊重的。作为阜新人,家乡这片热土给我了生命,给了我知识,我的梦想何尝不能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呢?人在心在,心在梦在,扎根大辽沃土,情系百姓群众。作为一名民政人,我深深的铭记着自己的职责和身上肩负的重任,百姓幸福、人民幸福我们才能幸福。老百姓就是我们的家人、亲人。他们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为他们办事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解决不好他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失职。”
此刻,他心中有压力,但是更多的是动力;他心中有梦想,但是更多的还是对追逐梦想的执着。爱家乡,扎根大辽沃土,懂感恩,回报家乡父老。无悔青春,筑就他美丽的梦想!
